长征起点探初心 于都河畔再出发
时间:2021-08-11 文章来源: 作者:
87年前,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,纵横十余省,克服重重困难,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,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,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,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,立起了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。87年斗转星移,长征史诗依然豪情万丈,长征精神依然催人奋进。
大树参天植自根基,江河万里流有源头。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我近日跟随分中心党支部来到于都,感悟初心。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、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、长征精神的发源地、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。
肃立在静静的于都河边、长征第一渡旁,看到那摇曳的扁舟,当年渡江的盛举仿佛浮现在眼前;在纪念馆里,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上、一双双饱含深情的草鞋,那些峥嵘岁月激荡在自己的脑海。于都河算不上秀美,也谈不上壮阔,一支红色大军从这里出发,历经两万五千里艰难跋涉,冲破重重险阻到达陕北,揭开了中国革命崭新一页,一个古老的国家却从此走向新生,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此走向复兴,一种精神,从此烙进中华儿女的血脉灵魂。
站在杨成武将军题字的“长征渡口”石碑前,想起红军战士、于都人民的壮举,我们情不自禁在渡口哼唱起红歌《十送红军》,于都人民送别亲人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。 “问一声亲人红军啊/几时(里格)人马(介支个)再回山……”把我们纷飞的思绪带回到那个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。
1934年10月17日傍晚,渡口挤满了红军战士和前来送行的百姓,分别时,有多少战士的热泪与母亲、妻子的泪水,一同洒落在静静流淌的于都河中。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,至今还保留着一小段当年红军渡河时的浮桥。于都河畔,矗立着一座刻有“长征源”三字的石碑。触摸石碑,回望长征,带给我们对“初心”二字更为深刻厚重的领悟。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正因为能够恪守初心,我们这支队伍从于都出发,才能走到陕北,走到天安门广场,直至走到今天。
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!8.6万中央红军将士,分散在8个渡口,乘着夜色,点着火把,与于都百姓依依惜别,从此踏上战略转移之路。于都百姓保守住这天大的秘密,让国民党军竟然丝毫没有察觉,唢呐呜咽,战马嘶鸣,于都河水翻滚着鱼水深情。为了确保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安全集结、顺利转移,军民们每天下午4时开始架桥,晚上8时架通,次日凌晨再拆除,同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,使国民党的侦察机和探子成了一无所获的“聋子”“瞎子”。
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!什么叫初心觉醒。这里,建立了赣南第一支正规工农武装,创建了赣南第一块红色根据地,成立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。仅有34万人的于都,先后有6.8万余人参加红军,1.6万人参加长征,占长征队伍总人数的1/5。还有1万多未留下姓名记载的于都民众组成运输队、担架队,把红军一程一程送到陕北。
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!什么叫倾其所有。红军出发时,于都人献出了3年的口粮。渡河那几天,听说要搭浮桥,于都民众拆下了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材、房门、楼板,还有寿材,全凭红军调用,一时间,于都城出现家家“夜不闭户”的奇观。周总理曾动情地说:“于都人民真好,苏区人民真亲!”800多条船只齐聚渡口,搭浮桥,或摆渡,送别北上亲人。
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!什么叫热血生命。红军到达延安时,于都儿女牺牲了1万余人,几乎每一公里就倒下一位于都儿女。这些年轻的生命,望不到长征的终点,一个个倒在了长征路上,鲜血抛洒异乡。倒下的那一瞬,他们甚至来不及回望一眼故乡。大批青壮年参军的村庄,不少成了寡妇村。长征出发后,于都人民冒着生命危险,安置了近万名红军伤病员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,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,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,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”。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,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,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和庄严承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“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,把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,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,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,引领着革命老区加快发展。
走在于都这片烈士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上,我们眼前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。十里渡江大道,十里繁花绿草。今天的贡江上建设了四座桥梁,桥名皆与红军故事有关。在这里,“长征元素”仰取俯拾,“长征记忆”刻骨铭心,“长征旋律”百听不厌,这里的干部,这里的百姓,对与长征有关的房屋瓦砾、渡口码头、革命旧址都格外珍爱。长征广场、长征大桥、长征大道、红军大桥、红军大道……这些火一般的名字,燃烧着百姓的心。漫步大街小巷,宾馆、商场、学校,“长征”“红军”“长征源”冲入眼球,甚至那些不起眼的食品店、照相馆、复印店……也争相与“长征”结缘。
长征永远在路上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。前进道路上,还有许多“雪山”“草地”需要跨越,还有许多“娄山关”“腊子口”需要征服。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,坚定理想信念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,永葆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,凝聚起新长征路上再出发的磅礴力量,脚踏实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。(新余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郭义民)